在视频融合的项目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几个概念,视频接入,视频转发,视频转码这几个参数,经常会给大家造成一定的困扰。其实这三个概念非常好理解,在之前的分享中也给大家分享过类似的文章,今天再次给大家梳理一下,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和不同。
视频接入
先说说视频接入,这是视频接入网关的一个概念,也可以理解为视频通道,不同的软硬件平台表述不同。本次以思载科技视频接入网关为例。这里的视频接入指的是视频接入的数量。

比如我们使用视频接入网关对接一个园区的视频监控,那么这里的视频接入数量可以理解配置摄像头的数量。园区如果有100个摄像头,配置视频接入数量就是100个。如果我们还需要再接入10架无人机,那么视频接入的数量就要配置110个。
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只是配置视频接入的通道,但是我们并不一定看。比如园区有100个摄像头接入,我们不可能同时看100个摄像头。
所以视频接入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大,一些大型项目摄像头的接入数量可以达到几千乃至上万。由于这些摄像头只是在网关内进行注册和配置,如果不调看视频,并不产生视频流,因此很少消耗服务器资源。
视频转发
如前一章节所述,针对大量的视频接入在不调看视频时,是没有视频流产生的。但是如果我们要针对某一路视频进行查看时,就会去视频监控拉取视频。
在视频网关的逻辑下,往往拉取视频后,再以另外一种方式查看,这时查看一路视频画面,就是一路的视频转发。

比如我们通过视频网关,前端接入一个GB/T28181的摄像头,我们通过网页WebRTC查看,这就是一路的视频转发。
视频网关的主要功就是视频转发,因为我们需要将不同流媒体协议的接入视频转发给不同的系统应用,而不同的系统需要使用不同的流媒体格式。
在评估视频转发数量时,只要看看同一时间调用视频的数量,就是视频网关需要提供的视频转发数量。
比如一个应用,需要将100个摄像头中的10个接入到视频会议,那么需要配置的视频转发数量就是10路。
视频转发需要消耗一定的服务器资源,因为需要对视频的流媒体格式进行转换,需要根据转发数量计算消耗的带宽。
视频转码
视频转码是需要注意的,当我们在调看视频时,需要对视频进行重新编码时,就需要对视频进行转码,需要将原始的视频画面解码,再根据需要进行编码后输出给业务平台。
什么情况下需要转码呢?比如我们需要调看一路H.265的视频监控。但是我们想使用WebRTC的方式查看这路视频监控,很显然,如果视频接入网关只是把这个视频监控的画面转发给WebRTC是无法查看的。因为WebRTC是不支持H.265视频的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视频接入网关对H.265的视频进行转码后输出H.264的视频,再通过WebRTC的方式查看。

当然,如果接入的视频是4K,大码率的情况下,往往也需要进行调整。针对视频的分辨率,帧率,码率进行调整时,都需要视频转码。
视频转码非常消耗资源,很多时候需要GPU才可以处理。所以再配置业务需求时,一定要搞清楚,项目中是否存在需要视频转码的环境。
关于视频接入,视频转发,视频转码这三个概念,在视频融合的项目中会经常被提及,以往在概念上也有一些混淆,比如视频转发被理解为视频转码,视频接入被理解为视频转发时有发生,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。
其实不同的视频系统叫法可能不同,但是我们自己清楚这三个概念,在项目前期充分调研设备情况,就可以按合适的配置进行设备选型,避免后续的烦恼。